佳木斯教师考试复习资料频道在此整理了教师招聘考试语文教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内容如下供大家参考。更多信息请关注佳木斯教师招聘频道。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随文学习特殊句式、动词使动用法、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必要的文言知识。
2.通过小组讨论,梳理文章结构,探讨烛之武退秦师的具体方法。
3.体会古人说话的言语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的特征及翻译方式,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类别。
难点:深刻体会烛之武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
以读促悟、小组讨论、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导入语:初中阶段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一些先秦时期的史传散文,比如说《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也对文言知识有了一定的接触。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再对《左传》进行一下回顾。《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叙事详备)的编年史,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今天,就让我们就再次走进《左传》,一起来了解烛之武是如何使秦军退兵的,也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在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在现代汉语中是否还可以使用。(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重要词句,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行李”“亡郑而有益于君”“阙”“是寡人之过也”“以其无礼于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
(2)学生听朗读录音跟读,读的时候划分出烛之武退秦师的具体方式。
【明确】请烛出山——委婉推辞——临危受命——烛退秦师。(板书)。
(三)深入研读
(1)朗读全文,明确秦晋围打郑国的原因,郑国的处境。
【明确】原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处境——兵临城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小组讨论烛之武是如何接受使命的?
【明确】受命——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若使烛之武退秦师,师必退。”②烛之武推辞:“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③公曰:“吾不能早用子,子亦有不利焉。”④烛之武许之。
(3)小组之间再次讨论烛之武是如何劝退秦师的,结果又如何。
【明确】退秦师——“郑既知亡矣”(坦言已亡)“焉用亡郑以陪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阐明利害,以利相诱为秦着想)“晋何厌这有,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巧设离间)
结果——“秦伯说,与郑人盟。” 公曰:“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吾其还也。
(四)巩固提高
(1)哪位同学能和大家分享一下烛之武的人物形象,佚之狐的形象是否多余。
【明确】烛之武是个有责任心能够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同时又是一个能言善辩的谋士形象,能够在关键时刻把握住大局。
佚之狐是一个能够知人善用的智者形象,可以通过佚之狐这样的形象来衬托出烛之武的能力。
(2)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左传》中其他鲜明的人物形象。
【明确】①晋文公重耳:明智的君主形象,带领晋国走向强大。
②郑伯郑庄公:郑庄公被成为春秋霸主,但也是一个不忠的枭雄形象。
(五)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学生自主讨论出本节课的重点。
作业:课后以烛之武退秦师为素材积累,自拟一篇议论文,只写出开头,中心论点,分论点段落即可。对烛之武退秦师进行通篇翻译,整理特殊句式和文言知识。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板书清晰直观,力图全面而简洁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以上,是我试讲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